有的单纯,有的世故——动词
有的单纯,有的世故——动词
英语中的动词是中国学习者比较头疼的部分,要么用错了,要么不会用。主要原因在 于英语的动词和汉语的动词在构成的方式上有比较大的区别。区别在哪里呢?
简单来说,就是英语中最基础的动词是可拆分的,而汉语的动词大部分是不可拆分的。换句话说,英语的一些动词是自由组合型的,可随时随地与其他词联手搏击,杀伤力很大。而汉语的动词则是抱团取暖型的,已是固定搭配,不能自由组合。所以,当抱团取暖型碰上自由组合型,必然会显得力量有余,灵活不足。
还是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吧!大家还记得下面这些词汇吗?前面给大家讲过:
要求:request/ask for
报复:revenge/get back on
调查:investigate/look into
合作:cooperate/work together
取出:withdraw/take out
建立:establish/set up
削减:decrease/cut down
组装:assemble/put together
拒绝:reject/turn down
归还:return/give back
加速:accelerate/speed up
以上每一个汉语单词在英语中都对应着英语的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单独一个词, 第二种是一个词组。也就是说,前面一组单独的词在英语中是可以拆分成两个词的组合的,组合中的第一个词表示动作,第二个词表示结果。但汉语却不可以进行这样的拆分,你把“要求”拆成“要”和“求”,把“报复”拆成“报”和“复”等是无法表达同样的意思的。
“一笑置之”怎么说?
有人会说,不是还有一个单独的词可以用吗?干吗一定要拆分呢?问题就在于,并不是所有汉语中的词都有一个固定的英语单词与之对应,有相当一部分的表达是必须通过这种组合型的词组来表达的。如下面的句子:
有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他只是一笑置之。
这句话用英语要怎么说?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一个词专门是表达“一笑置之”的?查词典 也行。查到了吗?它需要通过组合型的词组来表示,和上面的词组一样,“一笑置之”这个 词也包括一个动作和一个结果,分别是laugh和off。所以,这句话就可以表达成:
There was a rumor about him. He just laughed it off.
laugh这个词大家都会,但off大家就不一定想得到了。这个词也是学习者的软肋。我 们有一堂课是专门学这个词的,因为这个词实在太有用了,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组合出 击,都无所不能,后面讲介词的时候会跟大家讲。再举个例子,比如你想表达下面的意 思:
他说谎不高明,任何人都能识破他。
“被人识破”怎么说?
同样地,你能否在词典里帮我找到一个单词是专门表达“识破”这个意思的?你还得把它拆分,分成动作和结果,动作就是see,结果是介词through。所以,这句话就说成:
He is a poor liar. Anybody can see through him.
事实上,以上汉语动词有的自身也包含了行为和结果两层意思。如“取出”这个词 中“取”就是动作,“出”就是结果,“建立”中“建”就是动作,“立”就是结果。这是汉语常用 的一种造词方式,但因为这种用法已经约定俗成,单个字的本义已体现不出来了,所以就没办法像英语那样自由地拆分组合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掌握英语中那些可以自由组合的动词以及经常与其搭配的介词是多么重要。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把英语的动词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单纯型”动词,另一类是“世故型”动词,哈哈,听上去好玩吧。这种分法听上去虽然不是很严肃,但比较直观,也比较人性化,是不?
所谓的“单纯型动词”,顾名思义就是指那些“涉世不深,一眼就能看透”的词。这些词的词义非常简单,正因为单纯、不设防,所以可以和很多介词或其他词交上朋友,搭配表达出丰富的意义来。如put这个词,单看这个词没什么特别的意思,就是“放”,但它几乎可以和所有的介词结合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如about, across, aside, at, away, back, down, forth, forward, in, off, on, out, through, together, up,等等。
“世故型动词”正好相反,是指那些看上去很“高深”,本身就很有“内涵”的词,因为它们自给自足,不愿意和别的词交朋友,所以用法上就比较单一。简单的如drown这个词是“淹死”的意思,既有动作“淹”,也有这个动作造成的结果“死”,所以,只需要说He was drowned in river.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加个“死”字上去。复杂一点的如afford这个词,它的词义是to have enough money to be able to buy something,一个词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 是“有钱”,第二层是“有能力”,第三层是“买东西”。所以,我们只要说we can afford a car就可以了,而不用再提有没有钱,有没有能力的事。但是,虽然这两个词的能量很足,却不受其他词待见,因为基本上没有可以与它们搭配的词。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里也说过,一个意思往往会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比较直接的, 用一个词就可以解决,就是指“世故型”的动词;另一种是用解释的方式,用的词虽然多一些,但更加具体,就是指这种“单纯型”的动词。这两种词的区别就好比我们想吃汉堡包,你可以花钱直接去麦当劳买一个,也可以用面包片、生菜、鸡肉、色拉等原料自己做一个,虽然费点时间,但一样能吃,说不定口感更好。因为我们的汉语词汇属于前者——现成汉堡包型的,所以掌握起“世故型”的动词来不是很难,但因为不是每一种口味的汉堡包 麦当劳都会提供,所以我们更加需要掌握这种原料式的“单纯型”动词,用DIY的技术,随时随地,加工出自己想吃的口味。
Last updated